清代乡会试五经文的场次及地位变化

作者:安东强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60(06): 76-88.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20.06.008

摘要

清代科举取士素称以四书、五经并重,实际上五经的地位远低于四书。在乾隆帝改制之前,五经文虽与四书文同居乡会试的首场,但位列四书文之后,且以专经试士,加之会试、顺天乡试的四书题改为"钦定",在科场的地位远不如四书文。为了挽救五经地位旁落和不兼试五经的弊端,清朝一度提倡五经中式,鼓励士子兼习五经。乾隆帝停止五经中式后,又改革乡会试三场文体格局,将五经文移居第二场,并推行五经并试。在清代科场偏重首场的风气下,第二场的五经文沦为边缘的地位。五经取士的边缘化,引起部分考官和经学家的不满,刻意提倡二、三场取士,使科场选才呈现出不同的标准与取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