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淀粉和林格液对感染性休克犬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

作者:杨毅; 邱海波; 刘松桥; 陈永铭; 李娜; 沈菊芳; 李家琼
来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17(12): 743-746.
DOI:10.3760/j.issn:1003-0603.2005.12.012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时复苏液体对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方法 用指多糖(LPS)静脉注射复 制犬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和林格液(RS)复苏组。模型成功后稳定1 h记为0 min, 分别予以HES和RS复苏60 min(1 ml·kg-1·min-1),然后以同等速度输入生理盐水维持180 min。经肺动 脉漂浮导管和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导管监测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 (PAWP),胸腔内血管容量(ITBVI),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心排血指数(CI);行动脉 血气分析,记录乳酸水平,并计算氧输送指数(DO2)、氧耗指数(VO2);用电磁流量计记录肠系膜血流量;用胃 肠张力计监测肠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计算肠黏膜-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和肠黏膜pH值 (pHi)。记录制模前及复苏0、30、60、120、180和240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内脏器官灌注等指标的变 化。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制模前比较,0 min两组MAP和C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0 min比 较,HES组30 min后MAP明显升高,60 min后恢复到制模前水平,而RS组MAP也明显升高,120 min后恢 复至制模前水平(P均<0.05);液体复苏30 min后,两组CI和ITBVI均明显升高(P均<0.05),240 min仍 明显高于0 min,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全身氧代谢改变:制模后两组动物DO2和动脉血pH均明显降低, 动脉乳酸水平明显升高。液体复苏30 min后,两组DO2均明显升高,HES组DO2显著高于同时期RS组 (P<0.05)。与0 min比较,两组动物液体复苏180 min后动脉乳酸水平明显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③内脏器官灌注改变:与制模前比较,0 min两组肠系膜血流量均显著降低。与0 min比较,HES组在液体复 苏60 min后肠系膜血流量升高,RS组无增加,且显著低于同时期HES组(P<0.05)。HES组在液体复苏后 肠系膜血流量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Pg-aCO2降低和pHi明显上升(P均<0.05);而RS组复苏后Pg-aCO2 明显升高,pHi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同时期HES组(P<0.05)。结论 RS和HES液体复苏均有利于升高血 压,提高氧输送,改善感染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在改善内脏器官灌注上HES可能优于RS。

  • 出版日期2005
  • 单位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