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和转归的影响

作者:方雪晴; 张骏飞; 宋海燕; 陈照林; 董静; 陈曦; 潘劲劲; 刘波*; 陈从新*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24(12): 907-910.
DOI: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6.12.006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6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介入(经肝固有动脉或门静脉)和静脉灌注途径将制备的4×108 hUCMSCs分2次输入患者体内, 其余基础治疗同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组术前、术后1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转换生长因子(TGF)β水平与对照组入院时、入院1周后血清IL-6、TNFα、IL-10、TGFβ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观察组术前、术后1周与对照组入院时、入院1周后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另外, 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转归情况和主要并发症, 并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数。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用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在移植hUCMSCs后1周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 血清IL-10、TGFβ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 0.001), T4细胞、Treg细胞明显升高, T8细胞、B淋巴细胞明显降低(P值均< 0.05), T3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患者病情进展至肝衰竭的概率(6.45%)较对照组(14.71%)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结论 UC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时, 可能通过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T8细胞分化, 而上调Treg细胞, 促进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 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 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的破坏, 降低肝衰竭发生概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