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古汉语中,"日"可称"太阳"或"日头","月"可称"太阴"或"月亮"。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指称"日"一般只用"太阳",指称"月"一般只用"月亮",这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种非对称现象。从分析"阳""阴"二字的构形出发,探讨其与"日""月"的内在关联,进而考察"太阳""日头"与"太阴""月亮"的演变更替过程,并结合汉民族文化认知特点,探究"太阳"与"月亮"词汇取向的内在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