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鲜适宜采收期及非药用部位综合开发利用亟需理论依据。为此,本研究以不同年生白鲜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6年生白鲜根皮和须根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含量变化规律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鲜须根中黄柏酮含量略低,但白鲜碱和梣酮含量显著高于根皮中含量,其中须根中白鲜碱含量是根皮的5~6倍,6年生白鲜须根中梣酮含量是根皮中含量的1.54倍。白鲜须根中三种有效成分总含量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5年生和6年生中总含量较高,达到8.0 mg/g以上。4~6年生白鲜根皮中白鲜碱含量相对稳定,含量为0.908 mg/g~0.962 mg/g;3年生后白鲜根皮黄柏酮积累量大幅上升,到第5年积累量达到最大为3.355 mg/g,而后有所下降;白鲜根皮中梣酮含量变化幅度不大,3年生白鲜根皮梣酮含量显著升高,达到1.223 mg/g,而根皮中梣酮含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不同年生白鲜根皮中三种有效成分总含量在4~6年生中相对较高,且5年生和6年生总含量达到5.0 mg/g以上。因此,为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白鲜皮,种植白鲜适宜采收年限应在4~6年,以种植5年采收为最佳时间。此外,白鲜须根中含较高的白鲜碱和梣酮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针对不同需求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成都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