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秦岭地处我国中西部,生物地理位置重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朱鹮(Nipponia nippon)等4个秦岭森林旗舰物种,被称为"秦岭四宝"。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秦岭野生动物的非损伤性监测不仅可以为秦岭山系提供物种名录信息,还可以为了解秦岭野生动物的行为和活动格局提供科学数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团队自2009–2020年在秦岭中段南坡先后实施了7个项目,对秦岭南坡的4个保护区进行了野生动物监测,面积达1,113 km2 (26.5 km×42 km),红外相机位点数267个,相机日数152,160天,共获取红外相机照片855,260张。共鉴定出27种野生兽类和63种野生鸟类,并应用这些照片数据开展了信息挖掘工作,对野生动物行为、稀有物种、与生境的关系,以及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已取得部分成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秦岭中段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库平台",供团队内部及合作者使用。通过10年的监测,我们提出未来研究建议:(1)对于非常偶见的物种,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在更多样化的生境布设相机,以获取更多影像数据评估其现状;(2)数据库需要在更大程度和深度上进行信息挖掘,尤其在种间关系、物种–生境关系、种群动态等方面;(3)对典型大种群数量的物种(如秦岭羚牛和野猪Sus scrofa)及食物链顶端大型捕食动物(如金钱豹Panthera pardus)进行种群动态研究,为整个秦岭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提供科学支撑;(4)利用数据库的数据及今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野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