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氟草酯对泥鳅的毒性效应

作者:尚泰宇; 时春雨; 秦朝辉; 彭梦圆; 贾博爽; 夏晓华*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09): 162-167.
DOI:10.15933/j.cnki.1004-3268.2019.09.023

摘要

为检测除草剂氰氟草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对象,研究氰氟草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组织形态学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氰氟草酯对泥鳅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7.254 4、7.102 3、6.809 3、6.623 7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042 3 mg/L。生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组(1.324 8 mg/L)氰氟草酯染毒1 d,泥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大,3 d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大;低质量浓度组(0.662 4 mg/L)氰氟草酯染毒7 d,SOD、CAT基因表达量最大,3 d时GSH-Px基因表达量最大,与对照(0 mg/L)相比差异显著。整体上,SOD、CAT、GSH-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组织形态学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泥鳅暴露于低质量浓度(0.662 4 mg/L)氰氟草酯5 d时,出现肝脏细胞间隙变大现象,7 d时出现细胞肿大及细胞空泡化现象;暴露于高质量浓度(1.324 8 mg/L)1 d时,出现肝脏细胞间隙变大及细胞空泡化现象。随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肿大及空泡化情况加深,同时出现核固缩现象。表明,氰氟草酯对泥鳅具有一定毒性,造成肝脏抗氧化酶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损伤,应适量科学施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