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是推动国家自主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源头活水,而科学高阶思维成为素养时代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根本特质。随着科技创新“普育化”特征的演进,科学课堂教学也亟待升级固有的人才选育范式以有效鉴别潜能群体,因此对人才早期成长规律和教学机制的循证研究尤为关键。本文基于脑电实验的个案叙事研究方法,以初中物理课堂情境中科学高阶思维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为场景,聚焦两位典型学生的课堂干预过程和成长经历的局部事件,对比其在识记技巧与科学思维的认知差异、题海战术与类比迁移的表现差异,以及对学习既得收益与长效价值的行为差异。继而通过深度访谈探求学业成就与科学高阶思维矛盾背后的深层动因,发现存在“外在约束”与“内在规训”的认知悖论、“成绩焦虑”与“顺其自然”的表现矛盾、“资源匮乏”与“梦想缺失”的现实阻遏。基于此,反思并提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优化:构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贯通机制,推进基础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创新;改进人才评价标准与方式,丰富科技创新人才特质的多维表现;创设科学实践的跨学科学习环境,循证采用科学高阶思维教学;协同多方主体联合参与,打造系统连续的科学课程育人路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