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典型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

作者:赵晶忠; 马剑*; 高媛; 敬文茂; 赵维俊; 武秀荣; 马雪娥; 王荣新; 贺永岩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 42(08): 111-147.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22.08.011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为改善该地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5种典型灌丛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值、土壤密度、含水量和总孔隙度,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5种典型灌丛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5种典型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由大到小表现为吉拉柳(74.93 g·kg-1)>金露梅(62.05 g·kg-1)>鬼箭锦鸡儿(41.02 g·kg-1)>鲜黄小檗(34.71 g·kg-1)>甘青锦鸡儿(13.74 g·kg-1);2)5种典型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0~10 cm,表现出表层富集现象,其中金露梅灌丛和吉拉柳灌丛表层富集现象更加明显,并随土层深度加深逐渐减小;3)pH值与鲜黄小檗灌丛、鬼箭锦鸡儿灌丛、吉拉柳灌丛为较高关联度,土壤密度与甘青锦鸡儿灌丛为较高关联度,含水量与鲜黄小檗灌丛为较高关联度,总孔隙度与金露梅灌丛为较高关联度。【结论】5种典型灌丛不同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中等或以上的关联度。因此,在研究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灌丛土壤有机碳环境变化时,也应将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因子作为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测定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