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分析

作者:邓曼玲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2020, (29): 158-162.
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0.29.05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兼并收购上下游企业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从而使得股东利益最大化。商誉因其期初价值计量的模糊性以及后续相关会计处理的复杂性,成为公司兼并收购过程中的难点和焦点,受到学术界及业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高溢价、"大洗澡"等商誉处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商誉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了监管部门、企业、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依据证监会披露的相关材料,整理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商誉处理执行情况,概括归纳并总结2007年~2017年商誉价值的整体增长情况、年度减值情况及其行业分布;并以深圳爱施德公司收购案为例,指出我国商誉会计处理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综上,我国目前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仍存在一定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进一步融合,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商誉的计量和减值的监管日益加强,信息披露也更加详尽。同时相关各方应提高上市公司对商誉问题的重视程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适时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避免出现"黑洞"现象。最后,建议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规范商誉的初始确认与后续计量,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