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能宣通气机,清热利湿,本应用于夏热暑湿,因其用药温平,体质虚弱者亦可耐受,历年来,各位医者广泛应用于湿热因素的各类疾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发病缓慢,迁延难愈的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另外,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失代偿期出现的腹水,呕吐,黄疸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切合本方主治范围。“异病同治”理论是指拥有相同病机的不同疾病,都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方随证立,证型相同自然安可以用同一个方剂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机制异同,预测了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作用机制,发现藿朴夏苓汤可能通过调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IL-1B、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起到治疗作用,提示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共同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炎症,提高免疫,都涉及到癌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为进一步实验验证指明方向,体现“异病同治”的科学性,为深度挖掘传统医学经典方剂在临床上的潜力提供动力,验证“异病同治”理论在现代临床思维中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