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近年来,对单倍体相合移植的移植模式及移植物选择的探究仍在进行。目前国内逐渐流行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建立的非体外去除T细胞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模式,但此模式需采集供者骨髓液而增加了供者的痛苦和风险。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代供者骨髓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入组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0例,按2∶3比例随机分配到2个研究组,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19例,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31例。该研究经河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受者于移植当天,首先输注1份第三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kg),6 h后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骨髓细胞的受者于移植+1 d输注供者骨髓细胞,于+2 d输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所有受者均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疗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无不良事件发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和骨髓组的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19/19)和96.8%(30/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的粒系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4 d和15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的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20 d和19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1.1%(4/19)和58.1%(18/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1.1%(4/19)和25.8%(8/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5.8%(3/19)和16.1%(5/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早期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2.1%(8/19)和35.5%(11/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移植后2年总存活率分别为68.4%(10/19)和70.9%(16/3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代供者骨髓细胞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疗效良好,降低了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并未增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复发率和早期巨细胞病毒血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了供者采集骨髓的痛苦和风险。

  • 出版日期2024
  • 单位郑州大学;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