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海昆仑河地区温泉沟脑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中,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矿点。在考察该矿区过程中,首次在含矿硅质岩中发现了闪石类矿物,且与褐铁矿化或赤铁矿化关系密切。矿区内硅质岩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并具有典型的热水沉积岩组合——层状硅质岩和重晶石岩组合。硅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5件样品Fe/Ti均大于20,Al/(Al+Fe+Mn)均小于0.35,稀土元素表现出总量低以及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水平或向左倾斜,为典型的热水沉积产物。硅质岩Ce负异常不明显(平均0.90),Lan/Ybn值介于0.31~1.66之间,平均值为1.02,均与大陆边缘地区的范围接近,说明温泉沟脑矿区硅质岩形环境靠近大陆边缘。角闪石矿物学及成分分析表明,氧化物平均含量w(Al2O3)=0.574%,w(FeOT)=25.67%,相应的AlⅣ=0.011,Fe3+=2.067。根据NaB>1.50,(Mg+Fe2++Mn2+)>2.50,以及(Na+K)A<0.50,Mg/(Fe2++Mg)<0.50,AlⅣ<Fe3+,判断该角闪石属于钠闪石。根据钠闪石产出特征及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与后期流体活动有关。钠闪石与褐铁矿化或赤铁矿化几乎相伴产出,结合两者形成的氧化还原环境可以表明该硅质岩中的铁矿化并非前人认为的同生沉积作用形成,可能为后期热液作用产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