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墨在战国时期并称显学,墨子曾受业于儒术,墨家源于儒家。墨家所反对的,并不是儒家的全部,只是儒家繁缛的礼节、厚葬的奢华、沉湎的音乐、保守的宿命。儒墨在区别的同时,也有更多的相通之处。儒墨之所以能够交融,在于思想层面、社会层面、时代层面的共通之处。儒墨具有共同的道德追求、政治诉求、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内在逻辑上有一些共通之处。墨家的“尚贤”“尚同”“兼爱”“节用”“天志”“明鬼”等思想往往可以在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出土文献和儒家传世文献中得到印证,至于儒家辟墨、墨家非儒,恰恰能够说明战国时期儒墨思想在交锋中交融,在批判中互相吸收。儒墨合流后,墨家道德哲学则融入儒家,墨家的数理逻辑和科学精神保留在工匠技术层面。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枣庄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