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癌症患者109例对死亡态度调查分析

作者:王沙沙; 孟英涛; 王炳翔; 王增亮; 李金江; 路友华*; 闫荣*
来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 28(04): 250-256.
DOI:10.16073/j.cnki.cjcpt.2021.04.02

摘要

目的了解青年癌症患者群体对待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应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DAP-R)量表(修订版),对资料完整的109例青年癌症患者对死亡态度的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量表各维度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死亡态度的因素。结果青年癌症患者死亡态度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23±0.87)分,其次为死亡逃避维度,为(3.17±0.81)分,逃离接受维度得分最低,为(2.84±0.77)分。不同文化程度(F死亡逃避=2.792,P=0.044)、宗教信仰(t自然接受=2.497,P=0.014)、亲人死亡史(t自然接受=2.128,P=0.036)、家庭内谈论死亡(F死亡恐惧=5.127,P=0.008;F趋近接受=4.055,P=0.020;F逃离接受=3.900,P=0.023;F自然接受=5.290,P=0.006)、参加丧葬体验(F趋近接受=2.670,P=0.036)、治疗时间(F趋近接受=3.115,P=0.029)等特征的青年癌症患者死亡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里人谈论死亡(死亡恐惧:t经常谈论vs从未谈论=-2.417,P=0.017;逃离接受:t偶尔谈论vs从未谈论=2.282,P=0.025;自然接受:t偶尔谈论vs从未谈论=-3.105,P=0.002)、文化程度(死亡逃避:t专科vs初中及以下=-2.708,P=0.017)、治疗时间(逃离接受:t≥6个月vs刚入院=-2.174,P=0.032)和比较亲近的人死亡病史(自然接受:t=2.663,P=0.009)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青年癌症患者群体的死亡态度较为矛盾,既对死亡持自然接受态度,又逃避和抵触死亡;家庭内部讨论死亡、亲人去世经历等是青年癌症患者对待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应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帮助他们认识与理解死亡,提升生活质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