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清朝统治日益稳定的康熙年间,浙东遗民张斐于国内谋划复明无果,两次东渡日本乞师求援,饱览异域景色,与日本文人结下深厚友情,成为明遗民群体中以赴日乞师为目的的最后一人.乞师复明之举彰显出其高洁人格与凛然可贵的气节,虽未成功,在客观上亦促进了中日两国民间层面的文化交往.张斐的矢志抵抗和轻身赴义之举,可以从其家庭、师承、地域性格等方面找到原因,东渡乞师事件成就了他的遗民身份认同,其诗歌创作也是明遗民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叙事诗歌具有以诗证史、补史之阙的意义,绘景抒情之作呈现出海洋文学的新面貌,也扩展了遗民文学的题材和表现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