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和喉罩全麻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拟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n=48例)和B组(气管插管组,n=52例)。两组患儿术前均未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均采用8%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两组患儿分别以2%、2.5%的七氟醚维持10分钟后,A组患儿置入喉罩,B组患儿置入气管导管。统计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麻醉诱导后2min(T3)、麻醉诱导后4min(T4)、麻醉诱导后6min(T5)、麻醉诱导后8min(T6)、麻醉诱导后10min(T7)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值(MAC)、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1)、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前(t2)、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后1min(t3)、拔出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4)、喉罩或气管导管拔出后1min(t5)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儿苏醒情况及麻醉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3T7时间点A组患儿的七氟烷MAC值、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T7时间点A组的BIS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间点A组HR、MAP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苏醒后安静的例数明显高于B组,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全麻中使用喉罩不仅可以减少七氟烷的吸入浓度、减轻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而且可以提高患儿的苏醒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出版日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