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所致肾脏损害:肾小球入球动脉对血管紧张素Ⅱ反应和炎症信号的相关研究(英文)

作者:周素晗; 黄倩; 周莹; 蔡晓霞; 崔瑜; 周琴; 郭洁; 姜山; 徐楠; 陈江华; 李玲莉; 赖蒽茵*; 赵亮*
来源:生理学报, 2022, 74(01): 125-133.
DOI:10.13294/j.aps.2022.0001

摘要

卡托普利可表现出一定的肾毒性作用,主要是源于该药物会造成肾素的累积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 Ⅱ)的逃逸。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抑制剂卡托普利是否通过改变肾入球动脉对Ang Ⅱ的反应,同时激活炎性信号通路而损伤肾脏。用卡托普利(每天60 mg/kg)喂养C57Bl/6小鼠四周,其中后两周用皮下植入Ang Ⅱ (400 ng/kg per min)微泵注射建立高血压小鼠模型。模型建成后,用PAS (periodic acid-Schiff)及Masson染色评估肾脏的病理改变,用FITC标记的菊粉清除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用体外入球动脉灌注方式检测入球动脉对Ang Ⅱ反应,用试剂盒检测肾小球前小动脉(preglomerular arterioles)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水平和血浆肾素水平,用RT-qPCR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和肾小球前小动脉血管紧张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溶剂组小鼠相比,卡托普利组小鼠血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素分泌增多,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肾皮质TGF-β和COX-2 mRNA表达水平上调,球前血管过氧化氢产生减少,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Ang Ⅱ诱导的入球动脉收缩增强,而过氧化氢预孵育可减轻卡托普利组小鼠入球动脉对Ang Ⅱ的收缩反应。肾小球前小动脉血管紧张素受体1、2 mRNA表达水平不受卡托普利影响。AngⅡ微泵植入小鼠血压升高,其入球动脉对AngⅡ反应减弱。卡托普利处理的Ang Ⅱ微泵植入小鼠血压可恢复正常,但是其入球动脉对Ang Ⅱ反应不能恢复。以上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抑制剂可加强肾脏微血管对Ang Ⅱ的敏感性,并且激活重要的炎性通路。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基础医学院;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