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原子化”概念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周大鸣; 廖越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04): 74-81.
DOI: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8.04.015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乡村是否走向了"原子化",这是"华中乡土派"学者争论已久的问题。笔者梳理了"原子化"概念的理论脉络,并结合山西省介休市大靳村的个案重新审视了这场持续已久的学术争论。笔者认为,用"原子化"来解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乡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原子化"看到了乡村社会的"非组织化"的面向,却忽略了村庄社会同样存在的"组织化"面向;其次,"原子化"认为当前乡村社会出现了种种治理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些所谓的"问题"恰恰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原子化"还忽视了村庄社会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将"原子化"区分为个体与区域两个维度,为解释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