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5年世界第一份电力期货合约在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 Pool)推出后,经过20多年发展,全球电力衍生品交易规模达8000多万手,成为继石油、天然气之后第三大能源类品种,并逐步形成了以纽约商业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NYMEX)、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ICE)、纳斯达克期货交易所(Nasdaq Futures,Inc.,NFX)和纳斯达克商品交易所(Nasdaq Commodities)为代表的电力期货市场,为保证北美和欧洲各国电力生产和电力价格平稳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已上市的电力期货合约特点可以发现,由于电力商品具有瞬时平衡、传输依赖性强、难以大量储存以及现货市场结构复杂等特点,期货合约规则需要参考各区域现货市场的交易模式进行设计,合约类型分为日前实时、高峰非高峰、节点价和系统价等不同种类,在交割结算方式上也与其他品种存在较大差异。2011年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国,潜在电力现货市场规模巨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电力市场改革,国务院明确提出"探索开展电力期货和电力场外衍生品交易,为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提供远期价格基准和风险管理手段"的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34家电力现货交易中心,为中国电力期货品种的开发奠定了现货基础。

  • 出版日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