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中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佳艳; 孙学丽; 张晓娇; 刘明明; 黄秋瑞; 徐娜; 王天龙
来源:北京医学, 2015, 37(08): 746-748.
DOI:10.15932/j.0253-9713.2015.8.010

摘要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回到麻醉恢复室(PACU)的肌松残余情况。方法选择接受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术后转入PACU的患者151例。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和丙泊酚后,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定标,记录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基础值。然后单次给予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或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气管插管或放置喉罩。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输注。术毕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指征拔管。记录患者从拔管到入PACU的时间。回到PACU即刻开始监测TOF值,每5 min一次,共监测30 min或直到TOF比值恢复至0.9以上。结果 145例患者完成观察。回到PACU后测量的TOF比值除以定标后的TOF基础值,为修正过的TOF比值(TOFr)。TOFr<0.9者(肌松残余组)61例(42.1%),在PACU中TOFr恢复到0.9以上所需时间为(12.3±8.5)min。肌松残余组中有36例进行了肌松拮抗,而非肌松残余组(TOFr≥0.9)有49例进行拮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肌松残余组与非肌松残余组从拔管到PACU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6.5)min vs.(16.1±5.0)min,P=0.033],带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0±22.6)min vs.(97.1±52.9)min,P=0.002]。肌松残余组和非肌松残余组使用罗库溴铵者分别为13例和28例,使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者分别为48例和56例,使用不同肌松药患者间肌松残余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8,P=0.136)。结论肌松残余是PACU中常见的并发症。采用肌松监测仪可以有效评估患者肌松残余情况。拔管后1 h内是肌松恢复的关键时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