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产生改变,大众的审美趋向也随之改变。但不得不承认,先进、超前的创作理念与相对缓慢的大众审美意识之间的脱节成为当下最主要的审美趋向矛盾。例如听交响乐是高雅,听民乐是低俗;吃"牛排"(西餐)是高雅,吃"大蒜"(中餐)是低俗。令我们庆幸的是,在近年来,这种审美矛盾有所缓解。专业艺术家重新开始注重"创作人民需要的艺术作品","专家点头、百姓拍手"成为业界普遍的创作标准。如"金胡琴杯"小型二胡作品创作大赛、2019林耀基中国风格独奏小提琴国际作曲比赛等赛事活动,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本土音乐、民间音乐以及传统音乐作品,很好的践行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历年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20世纪上半叶"音乐美学"这个概念才开始出现,西方的演奏技巧、音乐表达方式、演出形式等等也直接的影响着我国近现代的音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