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孔子的生涯发展教育中,将61-70岁期间设定为"贡献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把自身拥有的东西奉献给别人,实现"老有所为";另一方面,用仁爱之心坚守晚节,实现"老有所依"。孔子的非凡之处,在于提出"社会年龄"阶段的晚节问题。孔子用"岁寒松柏"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不趋炎附势、不媚时悦俗、能保持晚节的审美人格形象。"坚守晚节"作为孔子开创的人生美学的核心概念,通过一代代人的身体力行,积淀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人生观念。

  • 出版日期2017
  •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