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清末湖北兴学过程中,教育经费是困扰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筹集巨额赔款,于1902年向各省摊派"赔款捐",湖北省被要求每年摊派120万两,其各属州县摊派60万两。张之洞采取一系列整顿财政措施取得成效,将赔款捐全数免解,留充本地办理学堂,更名为"赔款改学堂捐"。张之洞为确保这笔经费物尽其用,制定了规章细则。"赔款改学堂捐"这笔学款促进了全省教育经费的增长、学堂数量的增加、留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使所属州县获得了一笔教育专款。然而经费在使用中出现各种争议,如省城与州县的学款之争;咨议局与鄂督关于这笔经费的分配之争等。"赔款改学堂捐"是透视晚清湖北教育经费困境的较佳窗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