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实施不同术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龙岩眼科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40例)、B组(40例),A组实施小梁切除术,B组予以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B组与A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B组优于A组(P<0.05)。B组与A组术前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B组低于A组(P<0.05)。B组与A组患者术前前房角开放范围、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B组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予以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与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相比,可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并增加前房角开放水平及前房深度,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理想。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