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newspaper”这一概念自清末民初进入汉语后,先后至少出现过13种中文译名,包括直译的“新闻纸、新闻篇”,高频用于报名的“日报、新报”等,最终定型为“报纸”。这一方面是清末民初社会历史背景使然,可以说,外报衰落、民报兴起、官报失利、反教常态化,共同促成了“报纸”的胜出;另一方面这也是词语分工及表义明晰化的结果,“报纸”比“日报、邮报、新报”等词外延广,又比“新闻纸、新闻篇”等词表义明确,它根植本土,且顺应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双音化趋势。概言之,“报纸”胜出是风云突变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和社会互动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