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产后早期盆底形态的三维超声研究

作者:张美琴; 罗红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7(02): 253-256.
DOI:10.13464/j.scuxbyxb.2016.02.024

摘要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膈裂孔形态变化以及下尿路膀胱颈移动度,以评估产后早期女性盆底恢复情况。方法对170例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及35例已婚未育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获得静息、Valsalva及缩肛时人体盆底正中矢状切面及盆底轴切面重建图像,测量一系列生物参数。结果产后68周在缩肛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盆膈裂孔纵径测值大于未育组(P<0.05);而剖宫产组盆膈裂孔参数与未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颈移动度在Valsalva时表现为经阴道分娩者大于剖宫产组及未育组(P<0.05),而剖宫产组仅背侧运动大于未育组(P<0.05)。产后68周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4.5%(3/66),经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9.6%(10/104),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组织结构改变较剖宫产者明显。膀胱颈移动度及盆膈裂孔纵径是评估盆底肌收缩能力的重要指标,且后者更敏感,可以作为观察产后盆底肌恢复与否的观察指标。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