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连县鼠疫菌病原学分析及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吴海莲; 杨晓艳; 李存香; 熊浩明; 辛有全; 吴海生; 何建; 靳娟; 张青雯; 金泳; 代瑞霞; 祁芝珍
来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7, 36(06): 395-399.
DOI: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7.06.002

摘要

目的探讨青海省祁连县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8-2011年青海省祁连县分离的67株鼠疫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鼠疫菌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DFR)分型等研究。结果根据生化指标,67株被试菌株中48株为青藏高原型,15株为祁连山型,其余4株与青海省疫源地生态型菌株均不相同;DFR分为8个基因组型,分别为8型(42株)、44型(15株)、5型(4株)、7型(2株)、19型(1株)、30型(1株)、32型(1株)、34型(1株);95.52%(64/67)的被试菌株携带相对分子质量为6×106、45×106、52×106的质粒;85.07%(57/67)的鼠疫菌4个毒力因子俱全;96.00%(48/50)的鼠疫菌为强毒菌。结论青海省祁连县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的毒力强,因此,要加大鼠疫监测力度和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严防动物间鼠疫波及人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