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A评估抗VEGF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

作者:陈开传; 盛敏杰; 李敏; 李婧; 李冰*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2(03): 333-342.
DOI:10.12289/j.issn.1008-0392.20448

摘要

目的采用OCTA方法观察"3+PRN"方案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ged-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间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眼科确诊的湿性AMD患者50例(共50只患眼),按照"3+PRN"方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3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OCTRadial Lines平扫模式和OCTA HD Angio Retina 6.0 mm血流成像模式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0.5 mm和1 mm范围视网膜的形态,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间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无显著改变(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降低(P<0.001)。通过OCTA检查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个月视网膜浅层和深层血管密度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第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深层血管丛的所有位点在治疗后1个月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仍有3个位点保持着血流改善状态;浅层血管丛在术后1个月仅有鼻侧和下方位点的血流密度显著提高(P<0.05),其余的均无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仅下方位点血管密度保持着恢复状态;面积仅在术后1个月明显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血管密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鼻侧0.5 mm和1 mm处视网膜厚度差与深层血管密度差呈显著正相关(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各方位的视网膜厚度差与FAZ面积差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3+PRN"方案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短期疗效较好,但3个月后需进行严格的主动随访策略以保证患者的预后;OCTA可对湿性AMD患者的疗效进行量化评估,除视网膜厚度指标的评估外,视网膜血流密度和FAZ指标也应在随访中予以重视。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