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青壮年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骨代谢类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青壮年AS骨密度下降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S患者103例,分析不同骨代谢类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的103例AS患者,骨密度正常组49例,骨密度低下组54例。骨密度低下组患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OC)、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的均值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均P<0.001)。骨密度低下组又分为低中转换组(28例)和高转换组(26例)。高转换组的股骨颈骨密度T值为-1.56±0.82,显著性低于中低转换组(-1.01±0.92,P=0.029)。2组腰椎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对于不同骨代谢类型治疗前后比较发现:在中低转换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值[(0.92±0.09)g/cm2]较治疗前[(0.89±0.08)g/cm2]显著改善(P=0.022);而在高转换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青壮年AS骨密度下降患者血清β-CTX、OC、P1NP明显升高,表现为高转换骨丢失;中低转换的骨密度下降患者通过积极基础病炎症控制,骨密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高转换骨密度下降患者治疗后骨量无显著提升,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杭州医学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