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开口箭地上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并测定其抑制病原菌活性。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开口箭地上部位脂溶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NIST2011谱库对各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其对病原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活性。结果分离鉴定得到开口箭地上部位脂溶性成分68个,脂肪族醇、醛、酸、酯及直链烷烃为其主要化合物类型,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为(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24. 483%)、正己醛(21. 861%)、正十六烷酸(16. 693%)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14. 830%),脂溶性成分对大肠埃希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最小抑制浓度(MIC)为3. 125~6. 25μL/m L。结论开口箭地上部位脂溶性成分包括有脂肪族烷烃、芳烃、萜类、黄酮类等,其化合物结构类型呈现多样性,并对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