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

作者:杨洪; 李旭毅; 卿发红; 余俊奇; 朱从桦; 李伟; 李天; 陈光毅; 欧阳裕元*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23, 39(05): 1089-1096.

摘要

为明确不同产量水平水稻产量构成、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和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在绵竹和中江设置农户水平(FL)、高产高效水平(HH)和超高产水平(SH)3种栽培模式,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分析不同产量水平水稻之间产量、群体、光合特性和氮素利用率的差异,探究不同产量水平形成原因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1)与FL处理相比,HH和SH处理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明显增加,但每穗粒数降低,有效穗数分别显著增加12.74%和26.10%;(2)抽穗后不同产量水平水稻间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成熟期两生态点SH处理的平均干物质积累量为21.98 t/hm2,与HH和FL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10.95%和20.90%;(3)不同产量水平水稻茎蘖数差异较大,成熟期两生态点FL、HH和SH处理的平均茎蘖数分别为1 hm2 2.689 9×106、3.032 8×106和3.392 1×106,SH处理比HH处理高11.85%,HH处理比FL处理高12.75%;(4)总体上,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的平均叶面积指数、剑叶SPAD值、光合速率和辐射利用率均表现为SH>HH>FL;(5)与FL处理相比,HH处理的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表现为增加,而SH处理的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偏生产力降低。因此,实现水稻产量从农户水平到高产高效水平甚至超高产水平的关键在于“增穗稳粒”,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群体质量和光合能力,今后水稻高产栽培应着重于改善抽穗后群体质量和冠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