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赵树理方向"确立以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成为人们认知赵树理文学的特定起点,1943年以前的文艺创造以及"爱好文艺"与"认真地写"的赵树理之划分依据,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赵树理一贯秉持偏听性文体实践,试图在照顾多数听众生活习惯甚而生命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写故事的人、说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根源于所在乡村文化、教育与地域环境的影响,是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切实创造。在新旧文化遭遇中,他一度被两种话语所左右,但在革命现实的感召下及时转变思想,辩证地发掘其中的合理性,于夹缝中构建自身的主体性。因其偏向传统的革命文艺精神,造就"出路"的内外紧张,但由此也始终能出入传统与现代之间,展开别具一格的文化实践与乡村变革的深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