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主动监测模式的意义。方法选取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单位2017年6月至12月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672例,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ADR,统计并分析ADR发生率、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及危险因素,评估南疆医疗联合体建设ADR主动监测计划的警示价值。结果共116例患者因抗菌药物导致ADR(17.26%),其中男54例(46.55%),女62例(53.45%);年龄3~82岁;引起最多ADR的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41.38%)、喹诺酮类(17.24%)、大环内酯类(13.79%)、其他(12.93%)、糖肽类(9.48%)、青霉素类(5.17%); ADR累及器官/系统最多的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36.21%)、消化系统(16.38%)、全身系统(12.07%)、免疫系统(8.62%)、神经系统(7.76%); ADR严重程度分级为一般的(90.52%),新的、一般的(2.59%),新的、严重的(2.59%),严重的(4.31%);经积极治疗后治愈和好转105例(90.52%),导致后遗症1例(0.86%),死亡1例(0.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用药合理性及过敏性疾病是抗菌药物ADR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开展ADR主动监测模式有助于提高区域内ADR监测水平和ADR上报率,可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数据,夯实喀什地区ADR监测基础,从而促进合理用药。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