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据劳动目标功用至上、过程导向还是集体利益优先,依据时间维度上劳动目标特性(周期性、瞬时性、连续体)以及劳动要求,可将劳动分为一般性生产劳动、创新性劳动和特殊劳动。劳动新分类以劳动目标特征、时间特性、劳动者要求共同作为判断标准,弱化了传统劳动分类中身心对立,格外突出劳动中手脑协调、默会性、创新性和疲乏感。劳动教育从结果而言可分为倾向变化、知识与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前者与德育相关联,在各年龄阶段教育中具有一致性;后者与智育相关,一般性生产劳动关联于程序性知识中的动作技能,其中的技术知识与智育相关,创新性劳动则在智育全部层面有更高要求,强调陈述性知识和智慧技能培养。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人生道路各阶段。基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特性,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应有与该阶段相匹配的形式和内容,以符合学生动作技能、智慧技能的水平和成长规律,持续促进学生手脑协调发展,促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的发展,实现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技能素养协同发展的整体目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