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PBD)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三门峡市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PBD住院患者109例, 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父母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评估其社交回避、苦恼状态以及家庭教养方式。根据SAD得分将其分为两组, 85例患者SAD≥8分计为观察组, 其余24例SAD<8分患者计为对照组。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EMBU情况, 探究其相关性。结果 109例PBD患者的SAD得分为(13.96±4.06)分, 普遍高于中国健康人SAD总分常模分数(8.03±4.64)分, P<0.05。观察组男性患者、居住农村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 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以及母亲/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专及以上的PBD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EMBU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以及母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偏爱被试"评分较高(P<0.05), 父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男性、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得分以及母亲"偏爱被试"得分较高是PBD患者SAD≥8分的危险因素(P<0.05), 父母亲教育程度较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PBD患者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母亲偏爱被试态度得分与患者的EMBU呈正相关(P<0.05)。结论 PBD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态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相关性, 其中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以及母亲偏爱被试对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态影响最大。

  • 出版日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