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青海省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1980-2018年8个时期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方法,揭示青海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程度及空间迁移,并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23种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是青海省年变化率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且整体上呈现出变化程度愈加剧烈的趋势,在1990-1995年和2015-2018年面积下降,而在1995-2015年5个时段面积不断增加。青海省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2015-2018年和2000-2005年时期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类型,两者之间互相转换也较为活跃。整体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递增的趋势,表明研究时期内青海省土地利用朝着愈加活跃的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指出,青海省在研究时期内朝向城镇聚落发展的方向发展。人口、GDP、建筑业、工业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管理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城镇化率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导致青海省草地和林地面积下降的主要因素,也是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因子。研究结果为青海省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及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