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的民族声乐理论大多是关于在歌唱中如何咬字发音的理论,对于声音位置和通道的建立研究较少,而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从中世纪发展到现在已具备一套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发声方法,但在咬字上的讲究又不如中国民族唱法来得细腻考究,实则两者各有特色。在漫长的岁月里,两者相互碰撞、融合,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直至共存。文章以中国新歌剧《沂蒙山》为例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历史、美声唱法发展现状、歌剧《沂蒙山》中中西合璧的艺术形式的体现来简单探讨美声唱法中国式应用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