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1-(2-氯)苯基-9-丁基-β-咔啉(DH-330)对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原头节继发感染8个月制备细粒棘球蚴病小鼠模型。按照体质量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对照1组给予50 mg·kg~(-1)阿苯达唑;对照2组给予50 mg·kg~(-1)去氢骆驼蓬碱;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25,50,100 mg·kg~(-1) DH-330。灌胃给药8周后,解剖小鼠取囊泡,比较各组间囊湿重差异;透射电镜观察囊泡超微结构变化;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囊泡、肝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小鼠的嚢湿重分别为(34.38±4.32),(11.38±2.37),(15.89±1.31),(16.22±2.30)(11.69±2.95)和(9.78±1.14)g,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显著降低囊湿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去氢骆驼蓬碱相比,高剂量实验组可明显降低囊湿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模型组和低剂量实验组外,其余各组均能够破坏包虫细胞核,导致细胞裂解、核仁消失。实验组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和囊泡组织中炎细胞浸润情况。结论 DH-330能够降低细粒棘球蚴病小鼠的囊湿重,抑制小鼠体内包虫生长,并能改善肝和囊泡的炎症,显示出良好的抗细粒棘球蚴作用,或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抗包虫病新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