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己较为完整的社会意识论和认识论思想,并对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意识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能够获得关系性的类意识和创造精神世界,关键在于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活动,劳动活动生成的现实类本质关系才生成了类意识。与此同时,人具有普遍性的类意识,恰恰是因为人生存在人与人建构起来的"真正共同体"关系场境之中,人的一切主观精神的构境都是对社会生活场境的呈现。但是,在资本主义拜金主义的对粗俗有用性关系的场境赋型中,人的所有感觉经验被塑形,认知构序也全都围绕着能否变成有用的财富旋转,这是一种被铜臭浸透了的经验感官和认知构架,恰如同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反讽式地成了存在必须通过的"钱眼"。这当然就是意识异化和认知异化。消除意识异化的唯一途径,就是消灭资产阶级财产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