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栀子乙酸酯部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傅阳; 袁培培; 曹彦刚; 张奇; 张友璐; 侯颖; 潘可萌; 冯卫生; 郑晓珂
来源: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18学术年会.

摘要

目的:探讨水栀子乙酸乙酯部位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9周龄SHR大鼠,按体重与血压均衡原则分为6组,分别为水栀子提取物组(给予水栀子提取物360mg/kg·d),乙酸乙酯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19mg/kg·d,38mg/kg·d、76mg/kg·d),灌胃给药三周,以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空白溶剂.无创血压仪测量各组动物血压,并观察尿量变化;采用冰点法检测尿渗透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血压相关通路中WNK1及NKCC2蛋白的变化.同时,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低渗模型,在前期已明确乙酸乙酯部位对NRK52e细胞低渗模型有显著保护作用,本实验对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的4个三萜类化合物进行活性研究,采用冰点法检测上清液渗透压变化,采用In-Cell western法检测WNK1及NKCC2蛋白的变化. 结果:与SHR组相比,灌胃三周后,水栀子总提物及乙酸乙酯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SHR大鼠的平均动脉压(P<0.05或P<0.01),促进尿量的排泄(P<0.01),降低尿渗透压(P<0.01).同时,水栀子总提物及乙酸乙酯低、中、高剂量组也能显著降低肾组织中WNK1及NKCC2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在NRK52e低渗模型中,乙酸乙酯部位4个三萜类化合物均能显著改善上清液渗透压(P<0.05或P<0.01),并且能显著降低WNK1,NKCC2蛋白的水平. 结论:水栀子乙酸乙酯部位可能通过降低WNK1、NKCC2的表达,促进尿排泄,降低尿渗透压,缓解SHR大鼠血压升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