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肿瘤指标在前列腺癌与非癌人群中的差异及特点,研究新旧肿瘤标记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按前列腺癌集中高发年龄区间,随机选取60~89岁的男性,分为A、B两组。A组为健康(非癌)对照人群,共225人,平均73.16(60~89)岁,均源于安徽马鞍山地区健康体检中心。所有人员以往无任何前列腺癌相关或可疑病史及家族史,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4.00 ng/ml,直肠指检、彩超及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无任何明显异常。B组资料均源于马鞍山地区住院及门诊患者,均为病理确诊后的临床前列腺癌患者,共43人,平均73.62(61~85)岁。t PSA最低4.12 ng/ml,最高超过100 ng/ml,平均(47.15±6.60)ng/ml。A、B两组均按10岁年龄段再分为三组,按照60~69岁、70~79岁及80~89岁的年龄区间分别划分为彼此对应的A1、A2、A3及B1、B2、B3组。结果非癌人群(A组)的t PSA及人前列腺游离特异性抗原(f PSA)显著低于前列腺癌(B组)水平(P均<0.00)。两组t PSA均数及曲线差距的倍数甚大,达59.81倍(67.59/1.13),提示t PSA鉴别癌与非癌的能力极强,而%f PSA差距最小。A组的人前列腺2型早期特异性抗原(p2PSA)、%p2PSA及前列腺健康指数(PHI)总体均数均明显大于B组(P均<0.01),%p2PSA在两组之间的差距高达61.74倍(47.54/0.77)而反超t PSA。按癌与非癌之间的肿瘤标记物差异倍数大小而排列,%p2PSA位列第一,t PSA第二,f PSA、PHI、%f PSA及p2PSA依次列第3至第6。结论由于%p2PSA与PHI在前列腺癌患者有显著下降的特征,尤以%p2PSA最有潜力成为以往PSA诊断体系的辅助新肿瘤标记物。必要时动态对比PSA及%p2PSA等肿瘤标记物的年龄变化曲线特征,将可能优于以往单一PSA诊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