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与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的复苏效果。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治疗组(n=46)。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复苏,治疗组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进行复苏。检测两组复苏前和复苏后2 h的血气相关指标[血pH值、碳酸氢根离子(HCO3-)、血乳酸],电解质指标(K+、Na+、Cl-、Mg2+),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苏后2 h,两组pH值、SOD、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复苏前,HCO3-、血乳酸、MDA、AOPP水平均明显低于复苏前,且治疗组pH、HCO3-、血乳酸、SOD、GSH-PX、MDA及AOPP水平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复苏后2 h,两组K+、Mg2+水平均低于复苏前,对照组Na+、Cl-水平均高于复苏前,治疗组Na+、Cl-水平均低于复苏前,且治疗组Mg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a+、C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苏后2 h,两组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苏后2 h,两组PT、APTT及TT均明显长于复苏前,且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进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有助于维持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纠正凝血功能紊乱,且安全性较高。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