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颈动脉弹性成像可用于分析动脉内斑块的应变分布,并对其破裂风险(即易损性)进行有效评估。空间角度复合(Spatial Angular Compounding,SAC)方法已被提出来进一步改善其应变估计的性能。然而,在SAC各个角度的发射、接收过程中,斑块的运动和形变可能会导致运动伪影。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实验对基于SAC的应变估计中导致运动伪影产生的因素进行研究,包括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和偏转角度数量(Number of Steering Angle,NSA)。在仿真实验中,物体被施加一个恒定速率为2s-1的轴向压缩,来模拟理想情况和有运动伪影情况下的成像过程。本研究分析了PRF为200 Hz~10 kHz和NSA为1、3、5和7时的SAC应变估计性能,并通过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当PRF<4 kHz时,SNR和CNR会随PRF增加而增加,之后趋于平稳。对比不同角度SAC的结果发现,当PRF<1 kHz时,角度数越少,SNR和CNR越高;当PRF>4 kHz时,不同角度SAC的SNR和CNR皆比较接近。综上,本研究评估了PRF和NSA对SAC方法在应变估计中的影响。对于颈动脉弹性成像,基于PRF>4 kHz和NSA=3的SAC可以获得运动伪影较小的应变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