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祁连山国家公园具有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本研究利用2000–2018年的MODIS NDVI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及人类活动数据,采用NPP估算模型–CASA模型计算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并借助一元线性回归法与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驱动因素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PP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多年均值为167.35 g·(m2·a)–1;各月植被NPP的变化也呈增加趋势,增长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2)空间上2000–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的植被NPP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月尺度上,植被NPP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特征,植被NPP累积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少。3)整体上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PP随海拔、坡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植被NPP与降水的相关性较高,其相关性系数为0.632 (P <0.01);当人类活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20%),二者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总体上,地形与气候因素对研究区植被NPP变化起主要作用。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价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治理成效以及生态政策的制定与生态环境的管护提供相应的参考,并可以为进一步实现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