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高分辨CT多平面重建分析上半规管裂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陈婷; 梁勇; 张威; 班莫璐; 陈文
来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32(14): 1082-1090.
DOI:10.13201/j.issn.1001-1781.2018.14.010

摘要

目的:应用高分辨CT(HRCT)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可疑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上半规管裂的认识。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01-2017-04期间230例行颞骨HRCT的成人患者,其中160例(320耳)非上半规管裂,男73例(146耳),女87例(174耳);年龄1870岁。70例(113耳)影像学可疑上半规管裂,男33例(55耳),女37例(58耳);年龄187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颞骨横断位薄层CT扫描,然后用CT后处理工作站行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测量和记录可疑上半规管裂组与非上半规管裂组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数据,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非上半规管裂组160例(320耳),上半规管高度(6.43±0.51)mm,上半规管外管径(0.83±0.13)mm,鼓室盖厚度(2.19±0.62)mm,乳突前后径(14.55±1.98)mm;可疑上半规管裂组70例(113耳),上半规管高度(6.42±0.60)mm,上半规管管径(0.85±0.16)mm,鼓室盖厚度(1.62±0.55)mm,乳突前后径(13.24±1.97)mm;经统计学分析,上半规管高度(P=0.94)及外管径(P=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盖厚度(P=0.002)、外耳道后壁乳突前后径(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可疑上半规管裂组70例(113耳)中,单侧缺损者27例(27耳),双侧缺损者43例(86耳);缺损位于顶壁正中者48耳,位于顶壁前部者20耳,位于顶壁后部者32耳,以上2个部位缺损者13耳;乳突气化型7耳,乳突硬化型90耳,乳突混合型16耳。结论:上半规管裂多发于硬化型乳突,双侧常见,缺损多位于顶壁正中,病变的发生与上半规管的高度及管径无明显相关性,而可能与全颞骨骨质变薄有关,若行耳部手术需予以注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