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源分配与养分策略是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重要体现。为探究入侵植物的资源分配格局、吸收利用策略以及与入侵性的关系,该研究以两种菊科入侵植物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入侵程度的植物构件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分析了植物各器官N、P分配格局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假臭草和金腰箭入侵程度加重,土壤氮(N)、磷(P)、速效氮(AN)含量显著降低;假臭草入侵生境土壤N含量(0.70~2.7 g·kg-1)显著大于金腰箭入侵生境(0.19~0.33 g·kg-1),土壤C、P、AN和速效磷(AP)含量小于金腰箭入侵生境。(2)三种入侵程度的假臭草和金腰箭N元素分配为叶>茎>根;P元素较多地分配至茎(假臭草)或茎和叶(金腰箭);轻度入侵的假臭草(根和茎)和金腰箭(叶)较重度入侵有低的C∶P和N∶P值,两种植物入侵初期有较快的相对生长速率;两种植物N∶P值均为叶>根和茎,其根和茎具有相对快速的生长能力。(3)三种入侵程度的假臭草根和茎N∶P值、C∶P值小于金腰箭,金腰箭叶N∶P值、C∶P值显著小于假臭草,即假臭草根和茎具有相对快的生长速率增大入侵性,金腰箭则整体具有更快的相对生长速率,其入侵潜力更强。(4)假臭草和金腰箭各器官N、P分配及相对生长速率分别受土壤AN、AP含量和土壤N、P含量的影响,其相对生长速率分别随土壤AN、AP、N、P元素含量的增大而加快。该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外来植物对资源分配和利用策略以及入侵潜力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