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0年1月12日,在北京政府教育部的一纸公文下,白话文正式进入小学教材,彻底结束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进程。立足于北京政府,将白话文运动放到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从政府与社会的双重角度进行考察,可以看出,针对文白颉颃的局面,在是否支持和运用白话方面,北京政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理”与“势”的双重选择之中。在白话进入小学教材之前和之后,政府内部和社会各界支持和反对白话的两种力量都既有学理的支持,又形成了一定的情势,北京政府则在胡适等知识精英的倒逼下,揆理度势,摆出开明姿态,对白话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对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利的运作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