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慢性血证是临床常见病,可出现咳血、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状,多见于虚实夹杂证,由于长期慢性失血,进一步损耗正气,使病情缠绵、反复难愈。温阳法治疗血证,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证,这类出血证多由于机体阳气不足、摄纳无权,血液不循常道所致。如《素问·玉机真藏论篇》所描述的肺虚寒血证,"秋脉……"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1]。中医对慢性虚寒血证的治疗历史悠久,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桃花汤治疗少阴病下血[2]。《金匮要略》中的柏叶汤、黄土汤[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