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安石榴苷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毛旭文; 古丽若依·帕尔哈提; 张雍正; 阿米尔·泽布; 程路峰*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3, 25(07): 2437-2449.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安石榴苷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库获取安石榴苷和IBD的交集基因,并进行PPI、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安石榴苷和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验证。C57BL/6J小鼠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IBD模型,给予安石榴苷干预7天,给药过程中观察各组小鼠的体征并计算每天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给药结束后肠道通透性检测;取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病理改变,并计算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髓过氧化物酶(MPO)、趋化因子1(CXCL1)等细胞因子水平。CCK8法测定安石榴苷对caco-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ELISA法检测脂多糖(LPS)诱导的caco-2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获得安石榴苷与IBD共同靶点14个,包括TNF、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ALOX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KEGG富集分析预测安石榴苷治疗IBD主要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代谢、AGE-RAGE、VEGFA、Ras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安石榴苷与TNF表现出较高的对接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安石榴苷组小鼠体质量下降幅度减小(P<0.01);DAI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TNF-α、IL-1β、MPO、CXCL1、IL-6、IL-18、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20-300μmol·L-1安石榴苷促进caco-2细胞增殖,抑制LPS诱导的TN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结论 安石榴苷通过抑制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上调抗炎因子IL-10水平,改善IBD小鼠的结肠炎症反应。